《藝術新聞》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公布六位入圍決賽藝術家

   日前上海外灘美術館(Rockbund Art Museum)與HUGO BOSS 公布進入 2015 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 (HUGO BOSS ASIA ART Award)決賽的六位候選人,分別為黃博志(台灣)、關小(中國)、楊心廣(中國)、Moe Satt(緬甸)、Vandy Rattana(柬埔寨)、Maria Taniguchi(菲律賓)。
 
   名單除了顯示對中國藝術家的高度關注,也涵蓋了許多東南亞創作者,呈現亞洲區域間跨界交流與對話的可能性。入圍藝術家將受外灘美術館委託進行新的創作,並於年底(10/30, 2015 – 01/03, 2016)舉辦聯展,而包含台灣獨立策展人鄭慧華在內的 13 位評審將從聯展展出的作品中選出得主,頒發三十萬人民幣獎金。
 
   黃博志(b. 1980桃園,台灣)的作品常常隱喻個人對歷史與文化脈絡的破碎體會,並透過仿造的日常物質與事件,進一步探索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新的意義與價值是如何被建立。
 


Huang Po-Chih, ‘500 Lemon Trees’, 2013,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Photo © Huang Po-Chih.
 
  關小(b. 1983重慶,中國)的創造多以雕像結合錄像的複合媒材呈現,將過去與未來、原始與現代、粗糙與高端的各種二元對立意象並置於作品中。
 


Guan Xiao, ‘The Documentary: Geocentric Puncture’, 2012, installation, mixed media, each 230 x 280 x 210 cm. Photo © Guan Xiao.

   楊心廣(b. 1980長沙,中國)的創作靈感似乎來自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創作與貧窮藝術。作品多使用木頭、沙土與石頭等媒材完成。
 

Yang Xinguang, ‘Sharp Point 尖头, 2011, wood, dimension variable. Photo © Yang Xinguang.

   Moe Satt(b. 1983仰光,緬甸)是緬甸國際表演藝術節的創辦人。他長期密集地旅行國內與海外,透過個人身體於不同場域地景的行為藝術,實踐個人對身份認同的想法 。
 

Moe Satt, ‘The Bicycle Tyre-rolling’ event from Yangon, 2013,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Photo © Moe Satt.
  
Vandy Rattana(b. 1980金邊,柬埔寨)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新聞攝影與國家長年偽造的檔案紀錄,同時也進行實驗性錄像創作。相對於單純紀錄受害者的狀態,他的影像常常呈現生存的漫長過程,以及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人如何治療內心的創傷。
 

Vandy Rattana, “Surface” series, 2012, photography. Photo © Vandy Rattana.

   Maria Taniguchi(b. 1981杜馬蓋地,菲律賓)的創作關心物質性議題。從陶器、繪畫、裝置到錄像,藝術家質問物品的物質性以及物質在我們視覺感官認知中所承載的時間、空間與歷史感。
 

Maria Taniguchi, ‘Untitled’ (detail), 2014, acrylic, canvas, wood support, unframed, 274 x 488 cm. Photo ©the Maria Taniguchi.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設立於2013 年,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得主為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關尚智。外灘美術館館長弗吉耶(Larys Frogier)強調此獎項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鼓勵那些投入實驗與碰撞,不斷挑戰新的藝術議題與脈絡的創作者,並認為「亞洲並非單一而身份固著的區域,而是不斷探索與質問的多重結構。」HUGO BOSS 文化推廣部負責人Hjördis Kettenbach也表示非常高興能夠提供這樣的平台給新銳藝術家,特別是在歷史文化如此交織多樣的亞洲地區。
 

※圖文擷自:湃思紀 | 李欣潔 Emily Lee


 

天工藝術
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112號4樓
TEL: (02)8221-2769
營業時間:平日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