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一顆種子,開出創作的花果---法成憲



對於喜愛銅像雕塑的民眾而言,『法成憲』這個名字聽來一定不陌生。但您也許不知道,不過才四十出頭歲年紀的他,已經創作佛像銅雕二十餘年。他的作品展現了細膩的工法,無論是『觀音』、『達摩』還是『孩童』系列,作品的神韻和樣貌都透露的禪意和佛意,法成憲先生提到:『別人寫故事、說故事弘法,我則用銅雕表達佛教精神。』



   法成憲《陪伴》

                         
為了讓作品能夠更加傳神,也能傳達佛教精神,他曾長達一個月之久置身於敦煌石窟之中,只為了專研雕刻藝術!不僅如此,他致力於研讀佛教經典《心經》、《大悲咒》,希望透過自身的作品,讓更多民眾了解佛教的故事和起源。


『法成憲』這個名字,常被大眾認為是法號,但其實是本名,他強調:『父親希望我跟他一樣當軍人,對國家社會有所做為,才取這個名字。』自小對美術有濃厚興趣的他,最後毅然踏入藝術的世界,跟隨雕刻大師謝毓文學雕塑。也因二十多年前,母親發生一場嚴重車禍,他終日念佛為母親祈願;因而望見菩薩,溫婉慈祥的法相令他動容不已,便決心終生投入佛像創作。

創作者法成憲(圖片擷自:人間福報)

源起於商周的銅製雕塑,流傳迄今已歷經上千年,技術日趨繁複,必須經歷泥塑慢慢雕出雛形,第二步則是將泥塑製作模具、灌蠟成型,接著再以沾漿、背砂方式製作殼模,最後才是注入高溫銅水,但這並非完成,接下來還須經過師傅的人工焊補與細部雕修才算是『初步完工』。完成後的銅胚必須由創作者繼續以噴火槍將銅胚加溫、讓藥水著色才真正算是大功告成,可說是標準的『慢工出細活』,一件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得歷經半年以上,甚至數年時間,再加上失敗率高,平均每十件就有兩件受損,只好捨棄重來,最後才能得到在我們面前如此得來不易的藝術作品,全都仰賴的創作者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法成憲《仰望》

早期以佛像雕刻為主的法成憲,在兒子出生後,啟發了他創作出一系列的『孩童』,以雕刻記錄兒子的成長過程,藉此讓大眾回顧自己兒時的夢想和趣味,希望能重拾因歲月而漸漸被遺忘的童心,像這樣具有生命力的創作,更可以接引更多人體會生命的可貴。法成憲鼓勵自己:『創作像是栽種一顆種子,需要不停地灌溉,發了芽卻不一定保證開花結果,還需要不斷的試煉,直到開出心中的花果。』


※部分文章擷自:人間福報。

天工藝術
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1124
TEL (02)8221-2769
營業時間:平日1000~1800